避免關門停刊 務實比華麗更重要
2013-01-23 11:01 來源: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:王岑
- 摘要:
- 2012年歲末,全美第二大新聞雜志《新聞周刊》停止印刷紙質版的消息瞬間爆炸,這枚重型炸彈讓處在寒冬期的期刊業更加焦慮。有人說,作為目前結束印刷本發行量最大的雜志,《新聞周刊》的轉型是否說明期刊業跳下“數字化大海”的探索之路在所難免?
肖明超表示,期刊在選擇數字化轉型時就要考慮到,今天的營銷不是單純的曝光率,而是希望真正與用戶建立牢靠的關系,而后通過這種關系的建立形成更多的價值。企業主也希望能夠與客戶進行精準化的溝通。
“未來的營銷特別在乎消費者的主動參與。我們需要新的營銷理論來考量,不在乎過去的讀者有多少,而是真正關心這本期刊的人有多少。期刊必須讓人有體驗感而不是單純信息被動的接收者。”齊忻補充說道。
關于細分市場——媒體小眾不代表沒有價值
很多辦刊人對于期刊轉型數字化有著共同擔憂:當前期刊正在嘗試轉型經營的微博、微信等形式,會不會像其他互聯網產品一樣,也只是暫時性的替代?在新媒體時代,內容是否依舊為王?具體又該從何處經營期刊的新媒體產品?
胡曉東的觀點是,社交媒體帶來了互聯網的革新,即便某個互聯網產品夭折了,但社交媒體的形式在未來若干年很難有替代,“有國外研究者認為,在未來若干年,臉譜就是互聯網的代名詞”。對此,肖明超持相同觀點。他認為,也許微博、微信會由于經營不善或各種其他原因消亡,但是社會化媒體將會一直存在。
那么,對期刊業來說,應該從哪些方面考慮數字化轉型?肖明超認為有幾方面因素:怎樣在信息流上形成新的模式,怎樣轉變生產經營模式,怎樣在移動互聯網上進行自我傳播和展現。在內容上,做得好的一定是把內容進行重新切割,然后再以符合移動互聯網特點的形式進行展現,使你的影響人群達到最好的體驗。“一定要找到一個細分的位置,變成第一,而不是跟隨大家綜合去排名。在數字化上,不要追求大而全,而是要做到小而精。”肖明超說道。
具體來說,就是要細分市場。齊忻以科技期刊為例表示,媒體小眾不代表沒有價值,也不代表你一定要和別人走一樣的路。對于類似科技期刊或者行業期刊來說,就應該考慮在市場上什么是最合適的組合。“利益有可能出現在平臺之外,我們卻在很大缺乏生機的圈里拼命。細分下自己真正有效的讀者群,用他們關心的東西把他們攏在一起,讓自己成為俱樂部,讓大家都參與進來。”
而在內容是否依舊為王這個問題上,胡曉東堅持肯定的觀點。在他看來,新媒體就是內容、體驗以及通路的結合。也就是說,期刊新內容要服務于屏閱讀與移動互聯,要通過新的體驗區展現,通過新的通路去傳播。“當然,新體驗不意味著一定要炫。讀者會用自己的眼睛去投票,內容依然為王,舊內容必然會被淘汰。”
“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區別絕對不是技術的差別,往往就是一念之差。”胡曉東的這句話讓人不由咂摸,在走向數字化轉型的路上,傳統期刊要走的路不會太容易。
-
相關新聞:
- ·2013第八屆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廣州交流會成功舉辦 2013.01.23
- ·2012中國印刷機械制造行業主要企業 2013.01.23
- ·珠三角成我國最大印刷產業區 2013.01.23
- ·溫州科學技術進步獎揭曉 印刷行業6企業上榜 2013.01.23
- 關于我們|聯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